乌军兵败如山倒,北约却背后捅刀,特朗普的绝情,耐人寻味
发布日期:2025-11-24 06:52 点击次数:98
在扎波罗热州的古利亚伊波列方向,乌军被迫从包括乌斯片诺夫卡和新尼古拉耶夫卡在内的五个居民点附近阵地后撤。 俄军正凭借其兵力和火力的绝对优势,向乌克兰纵深持续挺进。
顿涅茨克地区的红军城成为了当前战事的焦点。 这座城市被视为顿巴斯地区的防御支柱,其得失不仅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更被赋予了极高的宣传价值。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和乌军总司令瑟尔斯基近期先后抵达前线,试图稳定军心,表明死守的决心。
然而,战场态势对乌军极为不利。 随着大批俄军部队涌入城区,这座战略要地已有超过95%的区域落入俄军掌控。 从俄媒发布的视频中可以看到,俄军车队在城内大摇大摆地行进,乌军抵抗能力已基本丧失。 军事分析认为,俄军完全控制红军城可能只是一两天内的事情。
乌军在战场上的溃退,直接源于兵员和武器弹药的极端匮乏,以及重火力掩护的缺失。 俄国防部战报显示,过去24小时,俄军在多个方向发动攻势,在哈尔科夫州的库皮扬斯克,其东部区域也已全面被俄军控制。
南部扎波罗热战线的局势同样持续恶化。 乌军证实,在俄军每日超过两千枚炮弹的密集轰击下,部队被迫后撤约10公里。俄军的战略意图十分明确,即从东侧包围古利亚伊波列,切断其与红军城方向的后勤联系,最终实现对乌军南线部队的战略合围。
战场上的残酷不仅体现在炮火密度上,也体现在作战方式上。俄军投入了近4000架自杀式无人机,并首次大规模启用新型六旋翼武装无人机。 这些无人机给乌军造成了重创。 一些前线乌军收到的防御装备,竟是北约国家提供的旧渔网,据称用于战壕防御无人机。 这种援助被前线士兵视为一种敷衍和象征性的支持。
乌军面临的根本性困境正全面加剧。兵力不足的问题已从局部扩散至整条战线,长期高强度作战导致兵源枯竭。 更致命的是,美国近期宣布停止对乌直接援助,导致乌军超过六成的军事装备补充中断,精确制导弹药的断供使火炮打击精度大幅下降。
就在乌军前线吃紧之际,北约方面的支持也显露出疲态。 原本援乌最积极的国家之一捷克,随着新政府上台,可能将成为继匈牙利和斯洛伐克之后,第三个拒绝向乌克兰供应武器弹药的国家。欧洲国家普遍表现出不愿在一场看不到胜利希望的冲突中投入过多的态度。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态度更为直接。 他在白宫告诉记者:“美国不再向乌克兰付钱,现在他们需要通过北约向我们付钱”。 这意味着,乌克兰若想获得美国武器,需要北约其他国家自掏腰包向美国购买。 此举被解读为对乌克兰的“落井下石”。
甚至此前由荷兰等极少数国家自掏腰包为乌军采购的美制武器,也因美国政府关门停摆而被搁置。 外部援助的锐减,使得前线乌军在面对俄军大口径炮弹、无人机和航空炸弹的打击时,几乎丧失了有组织的反击能力。
外交层面,乌克兰外交部已正式宣布,在2025年底之前将暂停与俄罗斯的所有形式和谈。 这一决定与此前在土耳其举行的三轮谈判无果而终直接相关。 尽管期间俄乌曾达成过大规模换俘协议,但在停火条件和领土问题上的根本分歧使得谈判陷入僵局。 俄方要求乌军从顿涅茨克、卢甘斯克、赫尔松和扎波罗热地区撤军,这一诉求被乌方明确拒绝。
战场之外的人道主义危机也在加剧。 在激战正酣的红军城,平民撤离因持续交火而进展缓慢,部分居民仍被困在地下室中躲避炮火。 在扎波罗热的后撤区域,水电供应已完全中断,救援组织只能在夜间借助无人机掩护开展物资投送。
随着冬季的来临,低温和降雪不仅影响着双方装备的作战效能,更给前线士兵和平民的生存带来了严峻考验。 军事分析指出,俄军正通过“稳扎稳打+精准消耗”的战术,逐步将战场优势转化为战略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