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热线电话:

德国人的野心昭然若揭,德意志民族如此卖力的援助乌克兰,他们拱火冲突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借战争完成自己的军事突围

发布日期:2025-11-24 09:19    点击次数:148

德国“军事突围”:80万士兵计划曝光,欧洲安全格局生变

一场俄乌冲突,彻底改变了欧洲的军事平衡。 2025年11月8日,德国联邦国防军联合行动司令部司令索尔弗兰克中将公开表示,柏林已做好与莫斯科战争的准备,德国计划协助北约在180天内向俄罗斯边境部署80万士兵。 这一被称为“德国行动计划”的应急方案,详细规划了从交通基础设施扩建到后勤保障的每一个环节。

索尔弗兰克中将在讲话中毫不掩饰地指出:“不要问我俄罗斯什么时候会进攻,很有可能明天早上他们就会发动进攻。 ”他强调,尽管俄罗斯正进行俄乌战争,但依然拥有庞大的军事潜力,具备对北约领土发动进攻的能力。

这一激进言论并非孤立事件。 自2025年5月默茨就任德国新总理以来,德国外交与国防政策发生显著转变。 默茨上任初就明确表态要“建立一支欧洲最强大的常规军队”,并大幅调整对乌援助政策。 他宣布取消对乌克兰使用德国援助武器的所有射程限制,允许乌军直接打击俄罗斯境内军事目标,这一决定被俄罗斯视为冲突升级的重要标志。

德国的军事野心远不止于言辞。根据2025年11月6日披露的信息,德国内阁已达成一致,在2026年预算中追加30亿欧元对乌军援,使德国明年援乌总额飙升至115亿欧元。 这一数字背后,是德国通过修改《基本法》绕过“债务刹车”机制为军事扩张开辟道路的战略决心。

默茨政府向乌克兰提供了四张“战略底牌”,包括50亿欧元的军工投资与技术支援,目标是开发射程可达2500公里的超级巡航导弹。 德乌两国已签署意向书,帮助乌克兰生产远程武器,德国还将资助乌克兰生产射程1000公里的“柳特”自爆无人机。

与此同时,德国在国内启动了冷战以来最全面的军事改革。 改革核心包括组建独立的“网络与信息空间部队”、设立联合作战指挥司令部,并计划将国防军人数从目前的18.1万扩充至20.3万。 更引人瞩目的是,德国可能重新实行义务兵役制,这是自2011年取消该制度后的重大逆转。

德国的军事布局已延伸至境外。2025年5月23日,德国在立陶宛部署了一支5000人的装甲旅,这是二战结束以来德国首次向海外部署大型常驻部队。 德国还计划与波兰建立5000人规模的快速反应部队,积极参与北约在东翼构建的“无人机墙”计划。

分析指出,德国此举有多重战略考量。 一方面,通过武装乌克兰打造“欧洲防御前沿”,既削弱俄罗斯军事威胁,又确立自身在欧盟的领导地位。 在美国对乌援助政策摇摆不定的背景下,德国试图填补权力真空,成为援乌阵营的新主导力量。

然而,德国的军事扩张面临内外挑战。 俄罗斯已将德国列为“准交战方”,并威胁对其援乌设施实施报复。 德国国内财政状况也不容乐观,2023年经济呈现小幅萎缩,大幅增加国防开支势必挤占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投入。

历史阴影同样笼罩着德国的军事雄心。 二战后,德国社会曾形成“永不再战”的共识,奉行数十年“军事克制”政策。 如今默茨政府的激进转变,引发了对德国重新武装后果的深切担忧。

俄乌冲突进入第四年,欧洲已成为地缘政治博弈的最大输家。 欧盟在全球生产总值中的占比持续下降,2025年需额外支付约1200亿欧元弥补能源缺口。 德国直接经济损失达2400亿欧元,食品价格上涨超过35%。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成为冲突的最大受益方。 凭借能源贸易与军火援助,美国成功接管欧洲天然气市场,并向欧洲高价销售液化天然气。 美国对乌军援大部分实际上流回国内军工企业,助力美国国防制造业振兴。

索尔弗兰克中将的警告和“德国行动计划”的曝光,折射出欧洲安全环境的根本性变化。 德国不再满足于经济巨人的角色,而是全面转向追求军事强国地位。 这一转变不仅将重塑欧洲安全格局,也可能使本已错综复杂的俄乌冲突更加复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