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战屡败,却屡受宠爱,胡宗南为何始终都是老蒋的心头宝?
发布日期:2025-08-19 03:18 点击次数:198
胡宗南在黄埔军校里可能不是打架最厉害的,但他官路走得最顺,还是黄埔学生里头,第一个当上集团军一把手的。
虽然他的仕途一帆风顺,步步高升,但他的战斗成绩却并不出彩,特别是在解放战争中,从未取得过胜利。不过,这并不影响他一直都是老蒋眼中的红人。
为啥这样说呢?还不是因为胡宗南既忠心耿耿又服从命令!
但是刚开始的时候,老蒋其实对胡宗南并不怎么瞧得上眼。
【01】
在黄埔军校的一群学生当中,胡宗南考试挺拿手,但要是说到真正上战场带兵打仗,他可就一般般了。而且他性格内向,不爱出风头,是那种踏踏实实的人。跟那些表现活跃的同学比起来,胡宗南就显得没那么亮眼。白崇禧对他的评价也就是,顶多能当个团长。
可以说在黄埔军校那会儿,他压根儿没引起老蒋的注意,老蒋真正瞧得上眼的,都是像蒋先云、陈赓、李之龙这样的佼佼者。
所以,胡宗南毕业后,只是在教导团里做了个少尉学员,开始他的见习生涯。
到了东边和西边的战事频繁那会儿,黄埔军校里很多出类拔萃的学生都牺牲了,胡宗南便迎来了崭露头角的机会,特别是在东边的战场上。
在出发东征之前,胡宗南只是个管机枪连的小排长,但他所在的黄埔军校教导第一团,可是跟蒋介石一块儿打过棉湖那场硬仗的。
在棉湖那场战斗中,第一团的一千多东征军勇士被敌军的一万多人给团团围住了。
战斗打得最火热那会儿,敌军眼看就要冲到第一团指挥所前几十米的地方了。指挥所里,上上下下所有人都拿起武器拼了命地打,就连老蒋也紧握着战刀,准备豁出去了。
紧要关头,胡宗南拎起机枪,朝着敌人一顿猛射,豁出去也要守住指挥所。
经过这次救援行动,老蒋开始觉得胡宗南挺勇敢的,对他有了好印象。
那时候黄埔军校里好学生真不少,虽说胡宗南立了大功,可晋升的机会还是落在蒋先云、郑洞国他们后面。打完仗后,他只是从机枪排长升到了第1师第2团第2营的副营长,到了第二次东征时才当上营长。
在第二次出征的时候,胡宗南又一次建了大功。
在河婆横峰那场激战中,当第一师的后路眼看就要被敌人切断的紧要关头,多亏胡宗南亲自上阵,带了一个连攻下了那个关键的高地,这才让大军没掉进死胡同里。
打完这场仗以后,老蒋对胡宗南有了新的认识,觉得他挺能耐,还打算重点栽培他。
不过话说回来,黄埔军校里出类拔萃的学生一大堆,相比之下,胡宗南在培养上的重视程度起初并不算高,一直到北伐战争时期才有了改变。
【02】
在北伐那会儿,胡宗南是北伐军里头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的上校团长。
要知道第一军可是老将亲手带出来的部队,里面就三个师,每个师三个团,胡宗南能当上团长,那可是相当了不起的位置了。
那时候,在第一军里,黄埔学生能爬到的最高军职位置,也就只是个团长罢了。
其实胡宗南能当上团长,靠的不是蒋介石的特别看重,而是多亏了胡公冕的帮忙。
胡公冕来自浙江,他曾在黄埔军校教过书,还当过第二团的团长。因为和胡宗南是老乡,而且欣赏胡宗南的实在性格,所以当他调到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当副官长后,就给蒋介石推荐了胡宗南。
后来,胡宗南一直记得胡公冕对他的帮助,当胡公冕被抓后,已经是蒋介石身边红人的胡宗南,特意安排人把他从牢里救了出来,还推荐他做了岷县的地方长官。
胡宗南当上团长后,表现并不那么抢眼,这也让大家觉得他也就团长那点本事。
谁能料到,就在北伐战争一路凯歌的时候,老蒋突然来了个四一二事变,这让好多好学生都跟他翻了脸。尽管他使劲儿想挽回,可大家还是各奔东西了。老蒋手底下缺人,于是就给胡宗南创造了露脸的机会。
1927年8月,龙潭战役那会儿,胡宗南一下子打下了孙传芳的指挥中心,可真是立了个大功啊。
8月16号那天,胡宗南把直鲁联军给打败了,给打下蚌埠铺好了路。因为这两次的大胜利,再加上蒋介石手头正缺人,所以打完仗后,胡宗南就当上了第1军第22师的师长。
那时候,在黄埔军校的学生里头,就只有范汉杰和胡宗南两个人当上了师长。
当然,老蒋也是想着让胡宗南成为黄埔学生中的好榜样。毕竟,他最喜欢的蒋先云、陈赓、李之龙这些人都跟他翻了脸。为了稳住剩下的黄埔学生,让他们心里舒服点,老蒋当然得找个代表人物来树立一下。
说实话,让蒋介石对胡宗南真正另眼相看的是在中原大战中的表现。
中原大战那会儿,冯和阎的军队在一次乱战中,竟然差点就摸到老蒋的火车边上了,距离不过十里地。守在那儿的张治中、陈调元两队人马,一个接一个被打垮了。眼瞅着老蒋就要被逮住了,好在胡宗南及时带着大批人马赶到,这才把老蒋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救援结束后,胡宗南指挥第一师抄了冯军的后路,让冯军整个队伍都慌了神,给老蒋赢得中原大战帮了大忙。
这样一来,蒋介石就下定决心,要把胡宗南当作黄埔军校的榜样来好好栽培。
没错,胡宗南不仅战场上表现出色,更重要的是,老蒋欣赏他的憨厚、忠心还有不怕吃苦的精神,而这正是老蒋身边人所欠缺的品质。
自从四一二事件以后啊,老蒋身边就净是跟他唱反调的人了,要么就是明刀明枪地干,要么就是暗地里搞政治手腕。
胡宗南的指挥水平虽然不算出众,但这都不是关键。对蒋介石来说,眼下最看重的是忠诚度,而胡宗南正好具备这一点。因此,蒋介石一提拔他,他就对蒋介石忠心耿耿,比如尽心尽力地帮蒋介石团结黄埔军校的学生。
【03】
老蒋一直为怎么让剩下的黄埔学子心往一处使而犯难,尝试了好几次,但结果都不太如人意。
看到校长为难,胡宗南马上和戴笠联手,悄悄弄了个军事小圈子,叫“清理叛徒团”。这个团里的都是黄埔军校出来的军官,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保护蒋介石,把那些跟他唱反调的人都给收拾了。
虽然“除奸团”没存活多久,胡宗南却一直在同学间拉帮结派,强调对校长的忠心,他自己也是这么做的。结果,他搞出了力行社和复兴社这两个团体,虽然名字不同,但骨子里是一回事。
那时候,胡宗南和戴笠成为了非常好的朋友,关系很铁。
就像胡宗南一样,戴笠在黄埔那时候也是默默无闻的,后来是因为胡宗南受到重用,他大力推荐戴笠,戴笠才开始受到关注的。
因此,戴笠始终对胡宗南抱有敬意,自打军统建立起来,军统里上上下下的人,都对胡宗南很是敬重,还不时地到处传扬,帮他造大声势。
戴笠这家伙,在老蒋面前尽给胡宗南说好话,这样一来,胡宗南的地位就更加稳固了。
军统是这样,中统也不例外。中统的大佬陈立夫,他呀,是胡宗南在吴兴中学念书时的老师,师生俩有感情,当然得互相帮忙啦。
这样一来,胡宗南在蒋介石面前那可是站稳了脚跟,谁也别想动摇他的位置。
说到底,得有真本事才行。胡宗南虽然指挥作战不太在行,但他的战略眼光确实挺独到,就像他协助蒋介石削弱地方势力,还有长期经营西北地区的做法。
【04】
1932年底,胡宗南接到命令去攻打红军,而这次他要面对的对手竟是自己的老同学——徐向前元帅。他们一路打到了汉中巴山附近。
不过那时候,四川的各路军阀都对老蒋心有戒备,他们也明白老蒋想借着围剿的名义,来削弱甚至吞并他们。
因此,胡宗南一到四川,那里的军阀们非但没给他任何补给,反而还把他赶走,不让他前进。
另外,陕西的军队对蒋介石也非常不满,这让胡宗南和陕西当地的军队发生了好几次争斗。更夸张的是,陕西军队还抢走了蒋介石专门给胡宗南空投的物资,这让蒋介石十分苦恼。
另一边呢,胡宗南不再急着围剿,而是停下来琢磨起当前的形势来。
胡宗南觉得,四川那些自己先打起来的军阀,根本挡不住红军。红军肯定会在四川北部扎下根来,而那些怕红军变强的四川军阀,到时候又会急着叫蒋介石来帮他们对付红军。
等中央军到了,红军兵力不足,到时候很可能还是得往西北方向撤退。
因此,现在最重要的是赶紧离开军阀争斗厉害的汉中,转到陇南去。
这样一来,既能绕开陕军,少惹些不必要的麻烦,又能堵在红军去西北核心地带的路上。而且,咱们还能沉住气,等着看时机。要是四川的军阀被红军打败了来求救,胡宗南就能立马进四川帮忙打仗,帮老蒋达成削弱那些军阀的心愿。
当然,说白了,这样一来,老蒋的嫡系部队就能往西北地区扩张势力了。
你得明白,老蒋以前尝试过不少招数,但都没能成功打进去。胡宗南这次行动,真是一举四得,他的战略头脑确实挺厉害。
老蒋一听胡宗南的计划,马上点头答应了。
虽说西北那边环境挺恶劣,四周还都藏着老蒋的敌人,但胡宗南毫不害怕,自告奋勇要去西北,帮他管理那片地方。这样一来,他当然就更看重胡宗南了。
从这时候起,胡宗南就着手长时间地打理西北地区,他就像一把尖刀,深深扎进西北,使得老蒋的势力得以真正伸进这块地方,直到解放战争时他们才撤退。
在西北的十多年间,胡宗南又是搞农田开发,又是铺路搭桥,还开发矿山油田,建了不少学校,另外,他还组织河南人迁移到西北,甚至有过组建西北民兵队伍的想法,虽然这个想法没落实,但也能看出,他在西北那片地方,确实忙活了不少事儿。
除了稳固西北的根基,在西安事变那会儿,胡宗南心里早就有数了,他觉得杨、张两人没那个胆子动老蒋。所以,他马上跟着何应钦的安排,加强武力威胁西安,这么做还间接帮了戴笠和宋美龄一把,让他们能顺利去西安谈判,给和平解决事变铺好了路。
在老蒋看来,他能顺利回来,多亏了两个人,一个是戴笠,另一个就是胡宗南,功劳可不小。
因此,尽管胡宗南的指挥水平不算出众,但在老蒋看来,他在西北的布局对自己的统治很有帮助,也算是立下了不小的功劳。
到了解放战争快结束的时候,胡宗南在西北那边实在是呆不下去了。尽管我党多次劝他投降,可他愣是一点儿没动心,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硬是从西昌一路逃到了台湾岛。胡宗南这么忠心耿耿,老蒋哪能不好好提拔他呢?
其实,蒋介石特别欣赏胡宗南的一点是,他很实在。
大家都知道,蒋介石指挥打仗时爱亲自插手细节,这让不少前线指挥官十分苦恼,就拿杜聿明来说,他为了不让蒋介石过多干涉,干脆把电话线给拔了。
不过胡宗南可不一样,蒋介石让他做什么,他就乖乖去做,从不讲条件,而且总是拼尽全力去完成。
逃到台湾以后,老蒋并没有马上对他委以重任,反倒是让他背了丢掉西北的黑锅。
胡宗南非但没抱怨,还挺想得开的。
另一边,胡宗南到了台湾后,因为没有工作,加上他自己也挺清廉的,所以连买房子的钱都没有,只好先住在朋友汤恩伯家里。他对此没有抱怨,反而还先想着帮老部下们早点安顿好。家里经济状况不好,只能靠胡宗南的妻子写写文章赚点稿费来补贴家用。
在台湾,胡宗南的日子过得确实挺不容易的。
后来老蒋可能心里也过意不去,就安排他去大陈岛打游击,他毫无怨言,反而非常认真负责。大陈岛被解放后,他又当上了“澎湖防卫司令官”,一直干到退休。
总的来说,胡宗南擅长训练士兵但不擅长指挥作战,他适合当个不错的国防部长,但不太能胜任战区司令的位置。
但胡宗南有老蒋最看重的那份忠诚和实在,所以啊,就算他在解放战争里老是打败仗,老蒋还是把他当个宝。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