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热线电话:

马鞍山经济领跑,创新升级见成效,民生幸福持续提升

发布日期:2025-11-20 00:07    点击次数:94

一说到马鞍山,估计有人还停留在“江边钢铁城”的画面里,脑补的是火红的炉膛、穿梭的货车、还有灰扑扑的老厂区,就跟小时候课本上的照片似的,黑白,老派,怀旧,对吧。

但你瞧,现在的马鞍山,简直可以说是改头换面,甚至有点“认不出来了”,这阵子网上还有人吐槽,说导航地图换新了,连城市边界都给圈宽了一圈,真有点“地盘膨胀”的味道。

不过光看地图还不够,新鲜出炉的“十四五”成绩单,甩出来一串数据,就是让人没法忽略:地区生产总值一路窜,从2020年2102.7亿元直接拉到2024年的2784.6亿元,年均增长6.2%,一口气干到全省十八罗汉的排头兵。你说这速度,有点像打游戏连续三关暴击,停都停不下来呗?

别以为GDP是个“老掉牙”的词,到了咱这个年代——尤其疫情、外部环境啥的都成了变量,6.2%的年均增速简直就是“逆风翻盘”的教科书案例了。有网友调侃,马鞍山这波操作,“不是因为东风和好运,是因为真刀实枪把工作做到了家”。有点意思吧?

没错,数据不骗人的。人均GDP已经冲到12.68万元,把全省的第三把交椅坐稳了。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双双第一,城市里6.6万,农村里3.5万,跟省内其它地方一比,直接就是“薪资优等生”,连外来的打工人也忍不住多瞟两眼。你要说“幸福感”,工资卡上的数字就是最硬核的道理。

不过事情做到这一步,光靠GDP那根杠杆也搅不动天下,对吧?人家马鞍山不是“拼命三郎”,而是讲“内外兼修”,创新驱动也没落下。你看看,高新技术企业破一千二百家,排名全省第四不算啥,更猛的是这数儿跟上一轮“五年计划”末一比,直接翻倍。科技型中小企业增长了近四倍。你想象一下,前脚刚喊了一嗓子“要发展”,后脚却干出了“爆发式增长”,真不是吹的。

当然,还有硬数据撑场子。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机构覆盖率全省第一。啥意思?就是说除了有钱有厂,还真舍得在“技术”“研发”上烧钱,砸出来的,不是糊弄人的名头。全社会研发投入“量”和“强度”都齐头并进,马鞍山的企业家、工程师没闲着,算盘打得飞快,科技咖啡喝得满天飞,人家这是玩真的。

这可不是今天唬你的大新闻。两年连登全国先进制造业城市前六十,足足证明了马鞍山在长三角不是“小透明”,而是带头“卷”的角色。你说,这波“创新驱动”,简直像给城市带上了加速器,谁还敢不服?

你要说“城市升级”,马鞍山也没含糊。数字赋能且不说,“1+3+N”新兴产业融合集群,2024年产值直接干到三千二百个小目标。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长18.1%,走到哪儿都能听到“产业升级”这俩字,但这玩意儿落地并不容易。马鞍山倒好,不声不响就完成了“产业数码化、小而精”的转型。还捎带手搞到了国家级一堆“荣誉勋章”——双千兆城市、服务业标准化试点、文旅消费试点,你说这不是“多才多艺”?有点像当年年级第一还会弹钢琴、会编程的学霸。

城市的气质,显然不止数据好看那么简单。城市主城区风光今非昔比,晚上长江不夜城灯火通明,体育路夜市人声鼎沸,ROGT网球中心让人有种“大都会”的既视感。闲时走进凌家滩考古遗址公园,弹指间就是三千年前的遗迹,城市好像一夜间从工业老城工作服换成了文化旅行“时尚潮装”,老街和新区在一起掺着过日子,哪个说马鞍山是“老大哥”,实在有点跟不上趟了。

城乡在这儿不是谁“拖后腿”,而是一起往前冲。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干到74.4%,全省第三。新型城镇化脚步加快——你说这事儿,想象城市里到处都是“马小白”口袋公园,建了128个,啥意思?就是小区拐角、马路边,每隔几步就有一块绿地,随手给生活加了点彩。建起34个精品示范村,桃花村、当涂县都榜上有名,还成了全国休闲村、清洁行动先进县,被住建部钦点列进“全国经验清单”,这波“农村神操作”让外地人也直呼“马鞍山农村太卷了”。

改革开放也是一项接一项,啥“农田四变”、特殊技能人才评价、“无证明城市”搞得风生水起,“七未”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说起来有点拗口,可一打听,就是方便群众、服务企业的“省事招”,全国统一推广。物流枢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都是硬通货。巢马高铁、湖北路过江通道、宁马城际铁路等等,城市交通“动起来了”,跨省直达更是指日可待,网友打趣:以后去南京串门都算“同城活动”,马鞍山这波“轨道红利”,谁还愁“出门远”?

城市再快速进化,生态不能落下。马鞍山说做就做,以“优等生”标准打造长江保护示范区,设立首个长江保护日不是嘴上说说。长江刀鱼种群回升到禁渔前的四倍。一条河养活城市半壁江山,生态红利不是白来的。全省第一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亮相,连县区都实现全覆盖。有意思的是,单位GDP耗能硬是降低了近两成,新能源装机容量增长了165%,“光伏+”模式让城市更环保,数据一串串,绿色发展也变得“时髦”了。

想想你在朋友圈里看到的,马鞍山各种“微更新”“口袋公园”,注意力经济、文旅消费一齐上线。长江文化论坛、凌家滩论坛、李白诗歌节成了马鞍山文旅新名片。“凌家滩遗址”还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城市文化底蕴如“隐藏支线”,慢慢被大众挖掘。”

咱不能不提民生。花在民生上的钱,占了一般公共预算的80%以上,妥妥的“大头”。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全省第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也第二。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健康城市指数全国五十强、安徽第一。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细品这些头衔,马鞍山这城市不是简单混日子,而是主动“追求幸福感”,让老百姓不光有面子、还有里子。

其实看这些成绩,一个最大的问题来了:马鞍山凭啥能一路领跑?是天时地利,还是人和,还是啥“隐藏彩蛋”?这事吧,真不能全归结于“城市本身牛”。背后有政府的顶层设计,也有企业家和普通人的接力赛。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五年时间一天天干出来的。有点像养大一棵树,每年修枝剪叶,浇水除虫,总算到了开花结果的季节。

不过别被成绩单迷了眼——高质量发展这道题,答得还远没完结。城市在变,人心也在赶路。经济增长能不能变成每个人的体感幸福?创新和生态能否持续联动?城乡融合还会不会碰到新的难题?这些问号,等待下一个五年解答。

现如今,下班后在城市夜市吃碗牛肉面,逛逛不夜城小摊,住进口袋公园旁边的新房,老百姓对于“美好生活”的标尺,比起过去可真是高了不少。可是“有了不代表够了”,马鞍山想当“优等生”,还得一直往前赶,不能躺平,不能原地画圈。

说白了,马鞍山这波发展,就是一份“城市自律表”。不浪费一分一秒,每一步都算数,每个数据背后都是真金白银和汗水。你问这城市未来能不能再跑得快?考虑到长三角、全国城市群的激烈“内卷”,谁都不敢掉以轻心。政策、创新、生态和幸福指数,得一环扣一环,哪一项落了下风都要穿帮。

在信息炸裂的时代,看完马鞍山这份“高质量发展成绩单”,你有什么想法?你觉得未来的城市变化,会不会真的和我们预想的不同?来评论区聊聊你的见解,看看大家是不是也被马鞍山这波“硬核进击”刷屏了?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