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屠城4800人后,竟为一件事懊悔不已,这叫啥事?
发布日期:2025-08-20 13:32 点击次数:189
日军屠城4800人后,竟为一件事懊悔不已,这叫啥事?
一九三七年的秋风,刮在塞北的大地上,那叫一个萧瑟。跟这风一样冷的,是当时老百姓的心。卢沟桥的枪声还没散利索,日本人的铁蹄就踏进了山西雁北。
那速度,简直跟开了闸的洪水似的,拦都拦不住。半个月,就半个月的工夫,天镇、大同、怀仁……一连十一个县城,跟多米诺骨牌一样,哗啦啦全倒了。
九月二十八号,朔县的城门被轰开了。进了城的日军,那眼睛都是红的,见人就杀,完全杀疯了。后来统计,足足有四千八百多个手无寸铁的乡亲,倒在了血泊里。这就是震惊一时的“九・二八”屠城血案。
如今咱们去朔州老城,还能看到那座饱经风霜的承恩门。逢年过节,比如“四月八”庙会的时候,那儿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是朔州的一张城市名片。可谁能想到,就在几十年前,城门外的护城壕里,曾经尸积如山,河水都被染成了赤色。
当时的幸存者后来回忆,日本人把抓到的老百姓,一拨一拨往南门外赶,到了护城壕边上,架起机枪就是一通扫射。那哭喊声、枪炮声,几天几夜都散不去。历史这东西,有时候真的就刻在砖石上,风吹不走,雨打不掉。
可日本人真就以为,把人都杀光了,这片地儿就彻底姓“大和”了?他们想得太美了。有压迫,就必然有反抗,这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硬气。
就在日军在平原地区耀武扬威的时候,一支队伍悄悄钻进了城北的洪涛山区。带头的人叫宋时轮,是八路军120师358旅716团的副团长,后来在朝鲜战场上,也是一位让美国人头疼的“硬骨头”将军。
他带着改编后的雁北支队,一头扎进了这片连绵不绝的大山里。这洪涛山,山峦叠嶂,沟壑纵横,简直就是天然的游击战天堂。日本人那些坦克大炮,开进来就得抓瞎。
宋时轮他们一边派人下山,在平川地带零敲碎打地骚扰敌人,一边在山里发动群众。你还别说,老百姓心里那股火早就憋不住了。很快,一个叫“右山朔怀抗日救国委员会”的组织,就在一个叫史家屯的小村子里成立了。
有了组织,就有了主心骨。右山朔怀抗日游击队也顺势拉了起来。从此,洪涛山就成了插在敌人心脏地带的一把尖刀,是整个晋绥边区抗日斗争的一个重要中心。游击队员们神出鬼没,扒铁路、割电线,专门干那些让日本人睡不着觉的活儿。
日本人当然不会坐视不管,他们觉得这帮山里的“土八路”就是心腹大患,必须得拔掉。可这根钉子,远比他们想象的要硬得多。
一九三八年五月二十三号,八路军120师358旅的旅长张宗逊,亲自带了七百多号人,在朔县到平鲁城之间的马鞍山公路上,给日本人备了份“大礼”。
这张宗逊,也是我军历史上的一员猛将,建国后授衔的上将。他得到情报,说有一支日军的车队要从这儿经过,车上坐的还不是一般的小兵,是个什么“慰问指导团”。
说白了,就是一帮鬼子军官和文职高官,下来“视察工作”的。这可是条大鱼。
张宗逊当机立断,就在马鞍山设下了埋伏。等鬼子的车队优哉游哉地开进伏击圈,他一声令下,山头上的步枪、机枪、手榴弹,一股脑地朝着山下招呼过去。
鬼子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车队当场就瘫了。这一仗,打得那叫一个干净利落,全歼了这股敌人六十一个,六辆汽车也全给烧成了废铁。
这场马鞍山伏击战,规模算不上特别大,但在当时,那意义可就完全不一样了。它就像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地抽在了日军的脸上,把他们在朔平地区的嚣张气焰给打了下去。更重要的是,它让当地的老百姓看到了希望,原来日本人不是不可战胜的!大伙儿抗日的信心,一下子就提起来了。
从这以后,日本人是真急了,开始对洪涛山根据地进行一次又一次疯狂的“扫荡”。他们想把这根钉子彻底拔出来,可根据地的军民们,就像山里的石头一样,又多又硬,怎么也啃不动。
到了百团大战的时候,这里的军民更是主动出击,把同蒲铁路扒得是体无完肤,让日本人“以战养战”的美梦彻底泡了汤。
最艰难的是一九四一年到一九四三年那段时间,日军实行“三光”政策,根据地被反复拉锯。可就算是这样,塞北的军民也从没想过放弃。他们咬着牙,跟敌人周旋,用鲜血和生命,硬是把这片土地给守住了。
一直熬到一九四五年,日本人投降了。八路军随即解放了朔县县城。这片曾经被鲜血浸透的土地,终于迎来了自己的黎明。
如今,在朔州的塞北革命纪念馆里,有一面特别的墙。那面墙上,密密麻麻地刻满了名字,整整五千一百六十三个。
这每一个冰冷的名字背后,都曾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个个为了这片土地的解放而倒下的英雄。他们是父亲,是丈夫,是儿子。他们用自己的牺牲,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安宁。
每次看到这面墙,我心里都五味杂陈。战争这东西,太残酷了。它碾碎的,不光是血肉之躯,还有无数家庭的幸福。
我们今天回望这段历史,去记住那些牺牲的先烈,不是为了把仇恨一代代传下去。说句实在话,天天想着报仇,那日子也过不好。我们记住它,是为了搞明白一个最朴素的道理:落后就要挨打,国弱就会被欺。只有自己真正强大了,才能把命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才不会让那段屈辱的历史,再有重演的可能。这,或许才是对那五千多个名字,最好的告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