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小心误入梵提冈, 转了一圈心都碎了, 国和国的差距居然这么大
发布日期:2025-07-20 07:27 点击次数:91
我在罗马晃悠到第三天,感觉腿已不是自己的腿,结果一个不小心,误入了这个全球最魔幻的“主权盲盒”,梵蒂冈。
这里只有0.4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不够凑齐两桌麻将,就像个固执的中世纪活化石,被硬生生摁进了21世纪罗马城的肚脐眼儿里。
想进去?比进小区还容易。
在罗马老城特拉斯提弗列区,我啃完一块油腻的玛格丽特披萨,沿着飘着可疑气味的台伯河西岸溜达。
踩过圣天使桥石板缝里的狗屎,躲开吉普赛大妈硬塞过来的劣质丝巾,一抬头,那圈灰扑扑的高墙就在眼前——没有海关,没有安检,抬腿就跨过了国境线。
城墙根下,穿着蓝红黄条纹文艺复兴制服的瑞士卫兵像从画里走出来,隔壁所谓“外交部”的门脸,还没我家楼下便利店气派,墙上还滑稽地涂着“Papa Taxi”(教皇叫车电话)。
教堂前广场上的人流像被无形的磁铁吸着往前涌。排了整整一小时,安检大叔才用意大利手势示意我通过。想登顶看全景?电梯坏了是常态。硬着头皮付了8欧,一头扎进通往穹顶的旋涡。
这551级台阶简直是中世纪工匠的恶意集合体。起初是狭窄的石阶,爬到200级时,衬衫已经能拧出水。后悔没买10欧电梯票的念头刚冒出来,就在一个不起眼的壁画转角后,瞥见一架擦得锃亮的黄铜栅栏小电梯——旁边小牌子上写着“Solo per il Papa”(教皇专用)。
于是一口气差点噎住。更绝的在后面:380级之后,台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倾斜近30度的木质坡道,表面光滑得像打过蜡。只能手脚并用,像壁虎一样贴着坡面往上蹭,前面大叔的登山鞋底几乎怼到我脸上。空气黏稠闷热,混合着汗味和古老的灰尘味,让人头晕目眩,仿佛钻进了一个会旋转的闷罐。
当最后一级台阶被踩在脚下,我几乎是撞开那扇小铁门挤进观景台的。幻想中开阔的穹顶天台呢?现实是焊死在石头上的监狱式铁笼!硌着肋骨才能把脸挤进栏杆缝隙。
投币望远镜吞掉最后两欧硬币,换来的是更清晰的绝望——脚下巴掌大的“国家”一览无余:
教皇的私人小花园藏着微型天文台的银顶;
穿着制服的瑞士卫兵正在一片修剪成梵蒂冈国徽形状的草坪(迷你高尔夫球场?)上操练正步;
而教堂投下的巨大阴影里,一扇不起眼的青铜小门紧锁,上面标着“Scavi”(意为“发掘场”),导游书上说,那是600多位教皇长眠的地宫入口,森森冷气仿佛能透上来。
下到教堂主殿,视觉像挨了一记重拳。金箔、大理石、彩色马赛克在烛光下流淌。米开朗基罗25岁雕成的《哀悼基督》罩在防弹玻璃里(1972年被个疯子用地质锤砸过);
贝尔尼尼那高达29米的青铜华盖下,传说埋着圣彼得遗骨,旁边的辐射检测仪默默闪着绿光(地质构造天然辐射?);
最长的队伍排在忏悔室前,小牌子上列着37种语言——神父们是真·语言大师。空气里弥漫着蜡烛、熏香和一种难以言喻的、沉重的“神圣感”,压得人有点喘不过气。
在梵蒂冈博物馆转晕了头出来,我想找传说中的花园入口,却在档案馆外墙撞见一张措辞严厉的意大利语告示:“内部员工严禁向游客透露花园相关信息!”碰了一鼻子灰。
后来在谷歌地球上才窥见一斑:那些浓密的树冠掩映下,居然藏着一片现代化温室玻璃顶棚(后来查资料才知道他们在搞什么抗病橄榄树研究)。
更诡异的是银行街角,亲眼看见三个蒙面壮汉(其实是安保)把沉甸甸的金属箱推进标着“Banco Vaticano”地下室。后来咖啡馆邻座的神学院学生小声八卦:那是每周三雷打不动的“金条接收日”。
夕阳把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染成金红色时,我拖着灌铅的腿挪出这个“国家”。在台伯河对岸的贾尼科洛山腰长椅上瘫倒,整个罗马在脚下铺开。
望着那个闪闪发光的迷你国,嚼着干巴巴的三明治,脑子里蹦出奇怪的念头:教皇早上醒来,推开窗户,看到的是自己家院子里乌泱泱的游客,像不像住在5A级景区里?
这里的水是意大利的,电是意大利的,垃圾得拉到意大利处理,连理发都要出境……那些瑞士卫兵真的能挡住什么吗?还是更像一场盛大的行为艺术?
最值钱的,大概是锁在银行地下和信徒心里的金子吧?算了,我这沾满梵蒂冈尘土的跑鞋,还是更适合踩回我喧嚣自由的人间烟火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