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发声平台竞争不能薅商户羊毛,别让 “薅羊毛” 薅走行业根基,看看网友如何说?
发布日期:2025-10-24 03:18 点击次数:174
“还以为是平台补贴,结果是商家”“美团 5 元红包,商家承担 3 元,顾客花 2 元买的,平台一毛不出”…… 当网友们在评论区纷纷揭开平台 “补贴优惠” 的遮羞布,一场看似让消费者狂欢的 “福利盛宴”,实则成了千万商户被无声收割的 “生存悲剧”。人民日报直指 “平台竞争不能‘薅商户羊毛’”,不仅道出了小商户的委屈与无奈,更揭开了平台经济繁荣表象下,多方利益失衡的深层隐忧。
一、消费者的 “红利狂欢”:藏在低价背后的商户代价
在 00 后眼中,“外卖大战” 是 “这辈子吃到的最大时代红利”—— 观花穗梦猫在电梯里听到的这句感慨,道出了不少消费者对低价外卖的依赖。1 毛钱的奶茶、1 块钱的卤肉饭、满 10 减 10 的优惠券,这些看似 “白给” 的福利,让消费者乐此不疲地 “薅羊毛”,却鲜少有人追问:这些优惠的成本,究竟由谁来承担?
答案藏在浙江商户李先生的账单里。他经营的果蔬超市接入外卖平台后,某天突然发现每单收入远低于标价,查账才知自己在 “不知情” 的情况下被纳入 “商超果蔬红包” 活动:一笔 180 元的订单,需补贴顾客 43 元,其中商户承担 34.25 元,平台仅出 8.75 元。他向客服投诉,得到的却只是 “调查后赔偿” 的敷衍回应。无独有偶,江苏的猪脚饭店主王先生想修改 “百亿补贴券” 的商户承担金额时,屏幕上跳出的 “需联系品牌负责人修改” 提示,让他彻底陷入被动 —— 平台规则把商户牢牢捆在 “被迫补贴” 的链条上,连说 “不” 的权利都没有。
网友 wangyucncd 的点评一针见血:“平台打架,商家出钱,纯赚!” 当消费者为低价欢呼时,商户正承受着 “卖得越多亏得越多” 的困境。更可怕的是,为了弥补补贴损失,部分商户不得不走 “歪路”:降低食材品质、缩减分量、使用廉价调料…… 正如百度网友 6c676e5 的警醒:“等去医院时,他们才知道商家给的红利是毒药”,消费者贪一时低价,最终可能要为健康买单。
二、平台的 “盈利密码”:成本转嫁下的畸形格局
“现在做生意不一定赚到钱,这就是原因,商户搞的跟打工人一样,客户也没有少出钱,最后资金全部到美团这种企业了”—— 百度网友 c897af5 的吐槽,精准戳中了平台盈利模式的核心:把运营成本转嫁给商户与末端劳动者,自己坐收渔利。
平台的 “收割手段” 早已形成闭环。一方面,通过 “强制补贴”“变相降价” 压榨商户利润:携程平台曾强制酒店开通 “调价助手”,浙江嘉兴某酒店 500 元的房间被后台私自调成 400 元,商户连知情权都没有;某外卖平台区域经理为冲业绩,直接帮商户勾选 “经理授权”,私下报名补贴活动,事后却把责任推给 “加盟商操作失误”。另一方面,平台把 “流量” 变成敛财工具,制造 “流量焦虑” 倒逼商户花钱买曝光:在某电商平台卖户外产品的庄女士,每月要花数千元投 “直通车”,可大商户动辄数万的推广费,让小商户的投入如同石沉大海。“不是谁的货质量好谁卖得好,而成了谁的流量大谁卖得好”,庄女士的无奈,道出了无数小商户的生存困境。
更令人揪心的是,这种成本转嫁还波及到快递员与骑手。网友父母会给我赞的 39cb9c 直言 “外卖大战是悲剧,压榨快递员的产物”:为了满足平台的配送时效要求,骑手们闯红灯、逆行成了常态,超时还要面临罚款;快递员的派费一降再降,只能靠增加送件量勉强维持生计。最终形成 “商户失血、骑手受累、平台独赢” 的畸形格局,而平台却在这种失衡中赚得盆满钵满 —— 网友奥一布 L 一句 “感觉外卖平台赚麻了”,道尽了其中的讽刺。
三、行业的 “生存危机”: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
“我认识的小店老板,根本不开通外卖通道,因为不挣钱!” 网友二两口水 974fb92 的这句话,是商户用脚投票的无奈,也预示着行业正在陷入 “劣币驱逐良币” 的危机。当平台把 “低价” 当作唯一竞争手段,优质商户要么被迫跟风降价、压缩成本,要么只能退出平台,留下的多是愿意牺牲品质换低价的商家。
网友蓝天白云噢耶 “价格越低、质量越差” 的感叹,正在成为现实。某服装商户纪先生遭遇的 “高退货率困境” 更具代表性:消费者为凑满减 “先买后选”,买 3 件退 2 件,甚至用低价商品凑单后退回高价商品,导致店铺退货率高达 80%。而平台将退货率与店铺评分、推荐优先级挂钩,纪先生只能眼睁睁看着顾客因 “高退货率” 流失。这种不合理规则,不仅让商户蒙受损失,更扭曲了行业价值观 —— 不再是 “品质为王”,而是 “流量为王”“低价为王”。
更严重的是,这种恶性循环还在挤压行业创新空间。小商户为了节省成本,无力投入产品研发与服务升级;大商户虽有实力,却也陷入 “流量内卷”,把资金更多用于推广而非提升品质。长此以往,整个行业将失去活力,最终损害的不仅是商户与劳动者,还有消费者的长远利益。
四、破局之路:多方合力重建共赢生态
好在监管的介入与规则的完善,正在为行业带来转机。今年 10 月 15 日起施行的新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明确禁止 “平台强制商户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9 月 24 日发布的《外卖平台服务管理基本要求(征求意见稿)》,聚焦平台收费与促销规范,直指 “强制补贴” 等痛点;郑州市监局约谈携程、国家市监局督促平台优化 “仅退款” 规则,一系列举措让商户看到了希望。
平台也开始做出调整:淘宝天猫推出 “真实体验分”,非质量问题的退货不再影响商户评分;部分外卖平台开放商户议事通道,允许商户对不合理规则提意见。但要真正打破困局,还需多方合力:平台需摒弃 “薅羊毛” 思维,建立透明的流量分配机制与公平的议价系统,把 “多边共赢” 而非 “单边盈利” 作为目标;商户要学会抱团发声,通过行业协会等组织维护自身权益,拒绝不合理要求;消费者也应理性看待低价,明白 “一分钱一分货” 的道理,不盲目追逐补贴,用消费选择倒逼平台与商户重视品质。
平台经济的本质,是连接商户、消费者与劳动者的 “桥梁”,而非收割一方利益的 “工具”。当平台把 “薅羊毛” 当成竞争手段,最终只会让这座 “桥梁” 坍塌,失去行业根基。唯有平台守规矩、监管有力度、商户有底气、消费者理性选择,才能让平台经济回归正轨,真正实现 “共创价值、共享红利” 的初心。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