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热线电话:

武汉 90 后女生易娟:从销售到无人机维修专家的逆袭之路

发布日期:2025-09-18 07:39    点击次数:177

在武汉中法生态示范城的特斯联科创园里,每天都有几十架 "受伤" 的无人机从全国各地寄来 "求医"。33 岁的易娟戴着防静电手环,手里握着螺丝刀,正专注地给一台摔断机臂的无人机 "做手术"。这个看似普通的武汉姑娘,用三年时间在无人机维修这个细分领域闯出了一片天 —— 一年修机 6000 台,年收入突破 500 万,更带着 200 多个年轻人掌握了这门 "空中医生" 的手艺。

传统销售遇瓶颈

2022 年前的易娟,还在武汉中心城区经营着一家无人机销售店。货架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无人机,从几百块的入门款到几万块的专业植保机,生意做得有声有色。但每当顾客捧着故障无人机找上门时,她总是感到无奈。

"最头疼的是那些种草莓的农户," 易娟记得很清楚,有位大叔的植保无人机坏了,急着要给草莓喷药,"原厂说要 10 天才能修好,他急得直跺脚,问我这耽误的农时谁来赔。" 那时候的她只能一遍遍道歉,解释代理商没有维修授权,必须返厂。消费级无人机用户抱怨修得慢,专业级用户更等不起,售后成了压在她心头的一块大石头。

捕捉商机转方向

面对售后难题,易娟开始思考:"原厂维修周期长、费用高,或许我们可以自己尝试解决这个问题?"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她就再也按捺不住。她拉着丈夫说干就干,白天看店,晚上拜师学维修,拆旧机、画图纸、泡技术论坛,手指头没少被电烙铁烫出泡。为了找靠谱的零部件,她跑遍全国,一家家敲开无人机配件厂的大门谈合作。

2022 年底,"疆灵科技" 的招牌在武汉街头挂了起来。没有轰轰烈烈的开业仪式,只有一个简单的维修车间和易娟夫妻俩忙碌的身影。她给自己定下两条规矩:修得比原厂快,收费比原厂低。

首单告捷赢口碑

第一个订单来得很突然。一位老先生揣着摔断机臂的无人机冲进店里,说第二天就要带孙子去花博会拍樱花。易娟接过机器,迅速拆开检查,转头喊徒弟拿备用机臂。几小时后,无人机就修好了,收费合理,比原厂便宜不少。老人当场试飞,乐得合不拢嘴:"姑娘,你这手艺比原厂强多了!"

这个维修故事很快在飞友圈传开。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最忙的时候,易娟团队一天要修上百架无人机。仓库里的货架堆得满满当当,快递小哥一天要来收好几趟件。"修得快、收费低" 成了疆灵科技的金字招牌。

业务扩张展规模

今年年初,易娟把公司搬到了中法生态城,车间扩大了三倍,还拿到了低空飞行空域使用权。现在的疆灵科技,从无人机到店检测到修好寄回,平均只要三天。专业级的飞控系统故障、复杂的电路板问题,在她这里都能迎刃而解。

"我们最牛的是供应链," 易娟骄傲地说。全国十几家配件厂直接供货,常用的机臂、电池、摄像头都有库存,就连专业级无人机的核心部件都备得齐齐整整。正是这套高效的供应链体系,让她能做到又快又省。

培训学员促发展

"光自己会修还不够,得让更多人学会这门手艺。" 易娟的维修培训班一开,就吸引了不少年轻人。25 岁的河南小伙于艺贺是学员里的佼佼者,大学学的无人机应用技术,理论扎实但缺实践。来这里学习后,已经能独立处理消费级无人机的常见故障了。

"每天都要接触多台真实故障机,比在学校学的有用多了。" 于艺贺计划学成后回老家开维修店,"我们县城大棚多,用无人机打药的农户不少,肯定有市场。" 像他这样的学员,疆灵已经培养了 200 多个,其中 60 多人回老家开起了维修店,把 "疆灵速度" 带到了全国各地。

未来展望

站在新的车间里,易娟的目光看得更远。墙上的规划图上,除了无人机,还画着机器狗和人形机器人。她认为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相关维修需求会越来越大,正计划将维修业务拓展到更多智能设备领域。

易娟的创业历程展现了她脚踏实地的创业精神。从发现售后痛点到成为维修专家,从单打独斗到带领团队,她把 "麻烦事" 做成了 "香饽饽"。在这个人人都想找风口的时代,她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真正的机会,往往藏在那些被忽视的细节里。

如今的疆灵科技车间里,依旧每天响着螺丝刀拧动的声音。那些从这里修好的无人机,载着主人的期待重新飞向蓝天;那些从这里毕业的学员,带着一身本领回到家乡开创事业。而易娟自己,正准备带着她的团队,在智能设备维修的蓝天上飞得更高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