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盘!腰斩!价血亏!这几种药材,明年还能抄底吗?
发布日期:2025-11-22 15:00 点击次数:172
哥几个,咱就是说,有没有一种可能,今年这药材市场就是个大型“emo”现场?
8块钱一公斤的干地黄,对,你没听错,不是越南盾,是实打实的人民币。
就这个十月,我们河南老乡从地里刨出来的货,品相稍微次点的,就是这个价。
我掐指一算,这价格梦回十年前了吧?
累死累活一整年,最后刨出个寂寞,这心情找谁说理去?
时间这玩意儿,真特么是个轮回。
你敢信,就在2021年,你要是手里攥着几吨地黄,那走道都得横着走。
一场郑州的大雨,硬生生把地里的“土疙瘩”变成了“金疙瘩”,价格坐着窜天猴就从十几块飙到了50块的高空。
那时候的药材圈,聊的不是行情,是“奇迹”,空气里都弥漫着一股子“姐就是女王”的钞票味儿。
多少人捶胸顿足,恨不得当场承包个几百亩地,梦想着会所嫩模就在不远的将来。
可惜啊,成年人的世界里,从来没有什么一夜暴富的神话,只有一地鸡毛的现实。
当年的“黄金”,转眼就成了今天的“烫手山芋”,价格从50块的高空玩自由落体,中间连个降落伞都不给,直接脸着地。
仓库里堆积如山的陈货,市场上无人问津的行情,构成了一幅精美的“韭菜成长实录”。
去年看着别人大口吃肉,今年自己下场,连汤都喝不上,因为锅早让人端跑了。
你别以为地黄是唯一的倒霉蛋,隔壁的旱半夏,那哭声比谁都大。
这位也曾是圈里的“高富帅”,有过连续十一年身价稳居80块以上的辉煌历史。
2023年还狠狠风光了一把,直冲120元大关,搞得大家以为又一个“造富神话”要诞生了。
结果呢?
今年上半年历史性高温,下半年产新又逢连绵阴雨,一套组合拳下来,种半夏的老乡们才发现,自己压根不是在种地,是在泥潭里玩极限求生。
产量和质量双双跳水,价格却像断了线的风筝,从高位直接跌到了现在三四十块的水平,鲜货开盘价更是低得让人怀疑人生。
库存积压,生产恢复,两座大山压在头顶,谁还敢说“抄底”这两个字?
市场上总有那么些“股神”在呐喊:“人弃我取,逆势而上!”
这话听着是挺热血,挺有巴菲特那味儿的。
但哥们,咱得拎得清,巴菲特抄底的是可口可乐,是看得懂的价值,咱这盯着的,很可能是个无底洞。
现在的药材市场,尤其是这几位难兄难弟,你以为是价值洼地,可能一脚踩进去,才发现是流沙坑,越陷越深。
再瞅瞅泽泻和川芎这对“卧龙凤雏”,那故事就更值得玩味了。
它俩不是死于天灾,纯纯是死于“人祸”,或者说是死于“家底太厚”。
前几年行情一好,大家伙儿就跟打了鸡血似的,一窝蜂扩种,生怕自己种慢了就赶不上这波红利。
现在好了吧,仓库里的货堆得比人还高,潮水一退,发现大家都在裸泳。
泽泻的价格,从两年前接近三十块的高位,跌到现在十二三块,妥妥的腰斩。
川芎更是重量级,从45块钱的天价神坛,一步一个脚印地滑到了如今的14块,这哪是腰斩,这都快斩到脚后跟了。
问题到底出在哪?
说白了,就是一场由贪婪和盲目导演的供需失衡大戏。
药材的生产周期长,信息又不透明,导致农户们只能采取最朴素的跟风策略:去年啥玩意儿赚钱,今年咱就种啥。
结果就是,大家在同一条拥挤不堪的赛道上,油门踩到底,兴高采烈地奔向同一个悬崖。
那么,故事讲到这,最关键的问题来了:2026年,这四位“落难贵族”还有没有机会重返巅峰?
咱普通人,还敢碰吗?
说实在的,这问题比“明天A股会不会涨”还玄学。
从最基本的市场周期来看,价格跌穿成本线,肯定会逼退一大批种植户,这是毋庸置疑的。
就像地黄,现在的价格已经在7-9块的成本线上反复试探了,这意味着绝大多数人是在赔本赚吆喝,明年他们还会不会继续往里砸钱?
这得画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当生产端开始大规模“劝退”,供给减少,天平才有可能慢慢向另一端倾斜。
但是,朋友们,别忘了那座名叫“库存”的五指山。
只要产地和市场的仓库里还塞满了陈货,任何价格的反弹都可能是“一日游”行情。
想让价格真正迎来牛市,得等市场把这些陈芝麻烂谷子消化得七七八八才行。
这个过程需要多久?
没人能给出准确答案。
也许一年,也许三五年,这期间的漫长等待,足以磨掉所有投机者的耐心。
所以,2026年的牌桌上,就写着四个大字:“风险自负”。
如果你是手握重金的资本大佬,有足够的耐心和定力,能在低位陪着它再耗上一两年,那现在的价格,确实有点让人心动。
毕竟,高风险背后,往往藏着高收益。
但如果你只是个想跟着喝口汤的散户,听了几句“千载难逢的抄底良机”就热血上头,那大概率会成为下一茬被收割的“有机蔬菜”。
记住,市场从不缺少奇迹,但更多的是遍地的陷阱。
2026年这趟浑水,你敢不敢趟?
这不取决于市场,而取决于你自己的口袋和心脏。
各位老铁,这事儿你们怎么看?
评论区交给你了,都来聊聊,这趟车,你是上还是不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