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成绩遇瓶颈,联赛竞争力不足,留洋成突破口
发布日期:2025-09-18 15:13 点击次数:175
大环境不行,女排只靠自己还怎么争气?
这两天,刷到中国女排兵败世锦赛的新闻,说真的,心里五味杂陈。现场画面一出来,那叫一个扎心,姑娘们脸上的落寞,谁看了不难受?但说到底,这种结局还真是一眼见底——不是队员“不行”,而是咱们的排球大环境本身就塌了。
先别争,先聊聊现状。国内排球职业化有吗?真没有。所谓联赛,说白了就是几支队伍拉扯拉扯,领导还都是一批“老革命”,观念转不过来,还在凭老套路臆想能翻牌?领导桌子上一拍:“都挺好,大家继续努力。”底下小将们闷头拉车,打着养生球,自娱自乐,水平靠啥提高?你让我乐观不起来啊!就这样的比赛,随便来个外援,都能乱杀,联赛又有啥观赏性、竞争力?打来打去,烂泥扶不上墙,进步就成了笑话。
更闹心的是球迷、饭圈那一套。只要有个谁摔倒了、哭了,弹幕就炸锅:“我太感动!”“女排精神!”抱歉,这不是精神,这是内卷,也是原地踏步——都只会搀和没用的情绪。你看日韩、欧美,人家分析技术、琢磨打法,咱这边,泪花满屏,理智看球的见不到几个,说实话,让我冷笑。被饭圈裹挟的联赛,只剩下流量,没有硬实力。
再说“人祸”。梳理下,除了外部环境差,内部管理那也是一地鸡毛。教练体系还停留在上个世纪,训练内容老掉牙,国外先进的训练理念、战术分析、医疗康复,咱都还没学明白。不信?你看看周边,越南、泰国女排发展都赶上来了,咱却像掉队的列车——明明有资源,愣是不进步,真憋屈。
眼下大环境这样,想靠国内改善联赛,不如醒醒。唯一的路就是鼓励留洋。我承认,有人跳出来说——“其他项目的留洋都没成!”说得热闹,但细究下,其实问题不一样。男篮、男排、女足那些留洋人,除了姚明,其他要么是纯陪跑,要么自家水平本来也就那样。你指望孙悦、江川去国外打打酱油,回来后能带节奏,那是想多了。
可中国女排不一样啊!李盈莹、王梦洁这些球员,天赋硬、下限高,要是能去欧洲顶级联赛,别的不说,对抗强度、技战术理解,那真能脱胎换骨。朱婷去土超的蜕变大家都看在眼里,这才叫正循环。和一堆国内水平一般的选手打转圈,怎么磨炼自己?最后只能是“你弱我也弱”,整个队伍退步,良性循环?想得太美。
再来看看世界排球强国的做法。美国一开始也没自家联赛,球员就出去打,技术硬了,有市场了,慢慢再把联赛搞起来。谁规定建联赛就不能让顶级球员出去闯荡?联赛建设和留洋完全不冲突,等你自家联赛真水平高了,球员还会迟早回来,外援也越来越多,生态自然就起来了。一句话:强队不是靠闭门造车,而是靠走出去再吸引回来。
其实,“留洋”不仅仅是球员赚经验。更意味着中国女排能带来外部资源、世界先进理念、科学训练系统,回来还能反哺国内。啥意思?就是进步是全方位的——不只是某个球员变强,是整个体系跟上世界步伐。
当然,不能光指望留洋,自己还是要练。啥叫内外兼修?一边要把联赛质量填上去,该花钱的花钱,专业人干专业事,不要再让外行指挥内行。一边多学国外那套,什么数据化训练、康复手段、战术板子,都得跟着来。别看现在国内排球氛围差,只要路子对,钱和人都愿意投进去,总有春天。就怕怕老一套瞎指挥,人才最终被消耗掉。
有朋友说“没人出国踢球,联赛水平就差”。其实还真不是非黑即白的问题,毕竟国内对抗强度本就有限,还能怎么玩出花?不出去撞撞南墙,眼界和能力都被锁死。你让李盈莹、王媛媛和一堆国内小将自娱自乐,她俩涨球的空间有多大?而且长期下来,队里鹤立鸡群了,水平还会倒退。这就是恶性循环,真不是危言耸听。
还有一种路子,其实可以仿效篮球:让女排和男子同龄队打训练赛。别笑,这路子有用。对抗强度上来了,技战术执行力肯定有提升。当然,这不是长久之计,只是权宜之策,但也比现在自家联赛打假球有意义。我亲眼看过日本女排跟男排打实战训练,对提升爆发力、适应高强度防守都有促进。咱们别光想着靠情怀,还是要想法子让队员多“见世面”。
最后,说句大白话:中国女排靠闭门造车绝对走不出来,只有放下身段,把视野拉到世界级,敢于让好苗子“留洋镀金”,才能有真正的未来。饭圈刷“感动”没意义,人人流泪唏嘘,只是让问题继续堆积。真正的女排精神,是敢于突破、不断自我革新,敢跟任何强敌死磕,而不是抱着情怀自嗨。
还想等国内联赛自己好起来?说句实话,没点“走出去”的魄力,就是原地画圈。谁还愿看女排倒退?我不信你愿意。我也不愿意。让我们的姑娘们出去历练一遍,哪怕辛苦也值得,回来时一定会让所有人刮目相看。
这才是中国女排未来该走的王炸之路。不是等外界变好,是主动穿透壁垒,自己杀出一条血路。要有自信,也要有清醒。世界这么大,我们不能畏畏缩缩,留洋才是真答案。不服来辩!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