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三年后:美国“断供”暴露全球军火链的致命漏洞
发布日期:2025-07-10 12:59 点击次数:133
最近,美国国防部干了件“打脸”的事——7月1日,他们突然宣布暂停向乌克兰提供防空导弹和精确制导武器,理由直白得让人想笑:“库存不够了。”可就在几天前,美国国务院还在高调宣布要给乌克兰7.25亿美元的军援,这波“先画饼再断供”的操作,直接把乌克兰晾在了战场上。
一、军火库的“警报声”:从“敞开供应”到“突然断货”
俄乌冲突打了三年,美国嘴上喊着“支持民主”,身体却很诚实地往乌克兰砸了665亿美元的武器。从“标枪”反坦克导弹到“海马斯”火箭炮,从“爱国者”防空系统到F-16战机,乌克兰战场成了美国军火商的“超级展销会”。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股价暴涨,雷神技术公司订单排到2030年,军工巨头们赚得盆满钵满,可美国国防部的仓库却快被搬空了。
更讽刺的是,美国其实早在6月就决定断供,但一直拖到7月才公开。这期间,乌克兰还在用美制武器跟俄军死磕,而美国却默不作声地清点着所剩无几的弹药库。有内部人士吐槽:“这哪是暂停?分明是跑路前最后捞一笔!”
二、军火商的“狂欢派对”:战争财越赚越上瘾
美国为啥这么热衷给乌克兰送武器?说白了,就是为了赚钱。自2022年冲突爆发以来,美国国防承包商的军售额直接飙升48.6%,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去年二季度净赚17亿美元,比前一年暴涨450%。乌克兰士兵在前线流血,美国军火商在后方数钱,这剧情比好莱坞大片还魔幻。
更离谱的是,美国一边给乌克兰送武器,一边还怂恿欧洲盟友多买军火。他们甚至把集束弹药这种被120多个国家禁止的“违禁品”塞给乌克兰,完全不顾平民死活。巴西反战组织成员斯特凡妮·布里托一针见血:“他们根本不在乎战争结果,只要冲突不停,武器订单就不断,这就是资本的逻辑。”
三、美国“怂了”:从“全球警察”到“缩头乌龟”
美国这次断供,可不只是因为仓库空了。2025年的世界,早就不是三年前的样子了——中东伊朗核问题闹得沸沸扬扬,亚太中国军事力量越来越强,美国发现自己根本没法同时应付两场大战。
兰德公司的专家威廉·考特尼说:“美国现在得重新算账了,乌克兰已经不是头等大事。”特朗普政府甚至威胁要关掉国际开发署,对盟友加征关税,这哪还有“全球霸主”的派头?
欧洲那边也靠不住。德国因为总理换届,决策卡壳;西班牙直接拒绝参与“志愿者联盟”;英国和法国的战机加起来不到100架,根本填不上美国的窟窿。所谓的“欧洲自主防务”,听起来像个笑话。
四、乌克兰的“至暗时刻”:从“棋子”变成“弃子”
美国一断供,乌克兰立马现了原形。基辅方面还在嘴硬,说“不影响作战”,但战报不会说谎——过去24小时,乌军只击落了47架俄军无人机,而俄方宣称击落了173架。没有美国的情报和防空系统,乌克兰的天空成了俄军的“狩猎场”。
更惨的是,欧洲盟友也开始打退堂鼓。德国、法国、英国本来就不想多出钱,现在美国先“撤梯子”,他们更敷衍了。乌克兰内部也乱成一锅粥——腐败横行,兵力不足,前线士兵士气低落。如果西方武器彻底断供,乌克兰崩溃可能只是时间问题。
俄罗斯国家杜马议员舍列梅特冷笑:“美国临走前还给乌克兰塞了一堆地雷,这不是帮忙,是挖坟。”
美国这次断供,撕开了“民主对抗专制”的虚伪面具,暴露了资本与权力合谋的真相。1973年,美国因为弹药不够,不得不空运武器支援以色列;2025年,同样的剧本在乌克兰重演。只是这一次,帝国的衰落来得更快、更彻底。
乌克兰的悲剧,让全世界看清了一个道理:所谓“永久盟友”,不过是利益交换的临时搭档;所谓“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不过是强者欺负弱者的遮羞布。当硝烟散去,人们终将明白:战争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资本收割的镰刀。
美国的时代,或许真的要落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