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深秋阳明堡机场夜袭:八路军三营血战,赵崇德牺牲,卫立煌称奇功
发布日期:2025-08-20 13:49 点击次数:119
1937年深秋阳明堡机场夜袭:八路军三营血战,赵崇德牺牲,卫立煌称奇功
那年山西的风特别冷。代县滹沱河边上,一群穿着单薄棉衣、脚踩草鞋的年轻人蹲在土坡后头,嘴里哈着白气。有人低声嘀咕:“今晚这水怕是要冻掉腿。”老乡在前面领路,还用方言叮嘱:“别踩河边青苔,滑得很。”
三营的官兵们把手榴弹绑成一捆,又用破布裹紧铁锹和刺刀。赵崇德,一个瘦高个子的小伙子,把自己的棉衣脱下来给最小的新兵披上,说了一句:“你家不是太原北门外的吗?打完仗回去看看娘。”旁边陈锡联皱着眉头翻地图——其实也没啥地图,就是几张老乡画的纸片,上面歪歪扭扭写了“机场”“机库”几个字。
那天晚上忻口阵地已经快顶不住了。国民党守军天天挨炸,每小时都得损失一个团的人马。有个姓贾的大哥后来跟我说,他叔当时就在忻口,被飞机轰得脑袋嗡嗡响,只能往地道里钻。“日军飞机像苍蝇一样飞来飞去,我们就像蚂蚁被火烧。”
卫立煌急得直跺脚,在指挥部骂娘:“敌人一架飞机,比我一个师还厉害!”他还专门让参谋跑到附近村子找八路军,说有办法就赶紧想,不然这仗没法打。
机场的位置是当地一个叫李麻子的老农偷偷告诉侦察兵的。他说自家种的小麦每次都被飞机螺旋桨刮坏,还见过日本鬼子在机库喝酒唱歌。有一次下雨,他偷摸进机棚捡破烂,看见里面停满了大铁鸟,“起码二十多架”。这个细节后来陈锡联亲自带侦察员爬山头确认过——对岸五里外阳明堡机场,一排排银灰色战机闪着光,就像城里的新自行车那么扎眼。
突击计划商量的时候,有个传闻流传开来:谁要是能炸掉这些鬼子的飞机,将来肯定记上一笔大功。但没人敢保证活着回来。这事儿最后还是赵崇德拍板,“死也值!”
10月19号夜里九点多,队伍悄悄从苏龙口出发,下河的时候有个人差点滑倒,把背包里的炒面撒了一地,也没人吭声。一位姓周的小战士后来回忆,那晚他冻得牙齿直打颤,但心跳比平时快两倍,“感觉今晚就是生死关”。
到了铁丝网跟前,大伙屏住呼吸,用剪刀一点点咬开缝隙。一阵风吹过,有人鼻涕都结冰了。十一连二排第一个摸到敌机,用手敲敲金属壳,小声骂道:“让你们白天横行,这会儿该轮到我们收拾你啦!”
突然间西北角哨兵发现动静,一枪响彻夜空。本来想偷袭变成硬拼——现场乱作一团,日本警卫队冲出来喊杀,双方贴身肉搏,有人直接拿刺刀对砍,也有人干脆抱着汽油桶朝飞机丢过去。据村民讲,当时远处还能看见火光映红半边天,好几个小孩吓哭了。
赵崇德正指挥大家炸毁停机坪上的主力战斗机。他胸口中弹倒下,还挣扎喊“别管我!炸……快炸!”声音断断续续,到底没撑过去。有名叫王长顺的小兵本想救他,被拉住说“为营长报仇”,结果自己也冲进火海再没出来。
整个过程不到一小时,据史料记载(《抗日战争纪实·晋冀鲁豫卷》),24架日本主力轰炸机全变废铁,还有几辆油罐车烧成黑炭。当阳明堡镇上的装甲车赶到,只剩满地残骸和烈焰余烟。而三营伤亡三十多人,却成功撤退,只留下永远睡在废墟中的赵崇德。据村医胡师傅后他曾帮忙收尸,看见赵身上只剩两枚银元,是省下来准备给班里的孩子买粮食吃。
消息传到太原指挥部,各种怀疑声音都有。“八路军那装备能干掉这么多飞机?”可接下来忻口阵地竟然安静好几天,日本空袭次数骤减七成五。据《蒋介石日记》提及,这次突袭直接拖回2000多日军增援力量,让国民党守军趁势反攻歼敌近两万。而蒋介石少有嘉奖令,还拨款2万银元奖励参战官兵。(相关档案存于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
据美方顾问汤普森记录,美西点军事学院后将此役编入教材,并评价其游击策略为“集中力量攻击要害”,堪称经典案例。在坊间还有段顺口溜流传至今:草鞋娃娃夜闯鬼窝,两块银元换烈焰云霄。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