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亲王享有哪些待遇?不同亲王待遇是否一致?
发布日期:2025-08-13 16:59 点击次数:137
清朝的和硕亲王地位极高,几乎和皇帝一样。接下来,我们将从八个方面来了解一下和硕亲王的特权:经济来源、住所条件、安保仪仗、妻妾数量、子女爵位、节日庆典、朝服着装和陵墓规格。
挣钱的方式
清朝的爵位共有十二级,从高到低依次是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和不入八分镇国公,还有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以及一、二、三等镇国将军,一、二、三等辅国将军,一、二、三等奉国将军,最后是奉恩将军。
一般说来,能够成为亲王的人,往往是皇帝最亲近的亲属,比如叔叔、兄弟或侄子。这些人是皇帝最直接的至亲,因此他们享受的待遇自然十分优厚,尤其是在经济收入方面。
清朝的亲王和郡王虽然爵位不同,但下面都设有次级爵位,分别是亲王世子和郡王长子。在经济上,亲王和郡王都有固定的俸禄,同时他们可以挑选一个儿子上报给宗人府,获得册封成为亲王世子或郡王长子。这些次级爵位同样有独立的俸禄。
亲王一年能拿到一万两银子和一万斛米;他们的儿子每年也能得到六千两银子和六千斛米。郡王一年能拿到五千两银子和五千斛米;他们的儿子每年也能得到三千两银子和三千斛米。
单看郡王,这个仅次于亲王的爵位,就能知道清朝亲王的收入非常高,甚至比郡王多出不少。
当然,这样的收入只限于清朝的宗室亲王。清朝不仅给宗室亲王封号,还给蒙古的贵族封了亲王的头衔。不过,蒙古亲王的待遇和宗室亲王相比差了很多。蒙古亲王一年只有2000两银子,再加上25匹绸缎。很明显,蒙古亲王的收入比宗室亲王少多了。
除了固定的收入,亲王的财富还和他与皇帝的关系紧密度有关。如果皇帝特别喜欢和看重某个亲王,就会经常给他额外的赏赐,这样亲王的钱包就会更鼓。
雍正皇帝非常宠爱他的十三弟怡亲王胤祥,对他既喜爱又信任。因为胤祥在康熙时期没有得到封爵,雍正常常担心他的经济压力大。胤祥当上王后,雍正就让内务府承担怡亲王府六年的费用,也就是说,在这六年内,胤祥府里的所有花费都由雍正的私人库房内务府来支付。
除了这些,雍正还经常担心胤祥的钱不够用,于是时不时找理由给他送金银财宝,每次都不低于五万两银子。但这仍然没能让雍正放心,他还特别允许胤祥享受双份亲王的俸禄,相当于两个亲王的工资。不仅如此,雍正还额外让胤祥的儿子享受到亲王世子的待遇,并特别封胤祥的另一个儿子为郡王。
雍正给胤祥的待遇在清朝历史上非常少见,从这些优待来看,一般的亲王根本比不上。这主要是因为雍正和胤祥兄弟感情非常好,再加上胤祥对雍正的帮助很大,所以他得到了非常优厚的经济待遇。
当然,胤祥的情况很特别,但在清朝,即使是普通的亲王,他们的收入和待遇也已经非常优厚,仅次于皇帝本人,可以说是那个时代最好的了。
居住条件
清朝时,人们住的房子大小和样子都得看他们的身份地位,不是谁都能随便住进去的。房子的外观和占地面积都反映了主人的社会地位,这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亲王的府邸比皇宫紫禁城小一点,但也很庞大。根据清朝的规定,亲王府的地面积大概在2万到6万平方米之间。郡王府的面积则需要达到1万到3万平方米,比郡王的府邸还要大一些,差不多多出一半。这说明亲王府确实非常大。
按照清朝的规定,王府的建筑样式和普通人家的房子有很大不同。皇宫里的房子要铺上亮眼的黄色琉璃瓦。亲王和郡王的房子则要用青绿色的琉璃瓦。贝勒、贝子、大臣以及普通老百姓的房子只能用灰色的筒瓦。
亲王府的房间布局和其他人家不一样。因为皇帝是至高无上的,清朝有个规定,任何人都不能超过九十五间房。所以,亲王住的地方就按照七间前殿和五间后殿的规矩来建造。
亲王府的房间数量排在第二,只比皇帝的皇宫少。就连大门上的门钉数量也仅次于皇宫。按照清朝的规定,皇宫的大门上装有八十一颗门钉,代表着九九归一,意味着天下统一。相比之下,亲王府的大门上也有门钉,数量仅次于皇宫,是九行七列共六十三颗,这规格非常特别。而从郡王府到奉恩辅国公府,它们的大门上都是七行七列,总共四十九颗门钉。
亲王的地位仅次于皇帝,比其他人都要高一些。
在清朝结束前,亲王只能住进亲王府,但不能算是他们的私有财产。亲王府实际上是归内务府管理的。这种安排主要是因为清朝的爵位继承规则。根据这个规则,亲王的爵位每传一代就会降低一级。但是,那些被特许可以保持原爵位不变的铁帽子王就不受这个规则的约束。
所以,如果亲王去世了,他的儿子继承后就不会再是亲王了。如果王爵被取消了,王府就会被内务府接管,然后分给新的亲王住。因此,在清朝,亲王住的王府虽然很坚固,但住里面的人却是经常换的。
护卫队列
在清代,亲王出行时的护卫规模非常宏大,仅次于皇帝。亲王的仪仗队由二十人组成,分别手持不同的兵器和旗帜,比如四人各持一种特殊的武器,一人手持带有五龙图案的红绸伞,还有四人各持不同图案的红绸伞和扇子。另外,还有十人手持长枪,两人分别举着大旗和小旗,四人则持长枪和礼仪刀。此外,队伍中还有六匹马,以及十名前导和六名随从。这样算来,亲王出行至少需要六十三人的护卫队伍。
这是亲王们接受礼物时必须遵守的标准,不过,与皇帝关系特别好的亲王可能会获得一些特别的优待。皇帝甚至会允许他们增加护卫和仪仗的等级。
以雍正皇帝的十三弟胤祥为例,雍正皇帝觉得胤祥出行时的仪仗不够气派,便特意给他增加了17名护卫,并添置了更多的仪仗物品。这样一来,胤祥的护卫和仪仗队伍在规模上明显超过了普通亲王。这表明,虽然亲王的护卫和仪仗有一定的标准,但实际待遇往往与皇帝的关系亲疏有关。
妻子和妾室的数量
亲王的夫人和妾室的称呼很有特点。在清朝,只有亲王、亲王的继承人、郡王以及郡王的大儿子的正妻才能被称为嫡福晋。地位较高的妾室被称为侧福晋。至于郡王以下的正妻,只能称为夫人。
别以为在看清朝电视剧时,所有皇亲国戚的妻子都叫福晋。实际上,这只是大家的习惯叫法。真正亲王的正妻和侧室,她们被称为正福晋和侧福晋,必须由朝廷正式授予这个称号。
在《大清会典》中,有这样一条规定:康熙和雍正年间,亲王可以为一位嫡福晋和两位侧福晋上报册封,而亲王世子和郡王只能为一位侧福晋上报册封。
到了乾隆年间,这个规矩变了。乾隆皇帝说,亲王可以给四个侧福晋请封,亲王的儿子和郡王可以给三个侧福晋请封,而郡王的长子和贝勒则可以给两个侧福晋请封。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亲王上报的妾室册封数量明显比其他爵位的人要多得多。
给子女加官晋爵
在过去,封爵常常取决于家族前辈的功劳,所以亲王的孩子们获得的爵位一般比普通人高,他们的地位仅次于国家的君主。
清朝的爵位继承有一个特别的规定,如果亲王不能世袭罔替,那么他与正室所生的长子就会成为继承人,被称为亲王世子。但是,如果亲王世子去世,他只能继承到一个较低的爵位——郡王。而且,继承这个郡王爵位的只能是亲王世子的一个儿子。清朝有很多亲王,每个亲王都有很多侍妾,所以他们不可能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些其他儿子应该怎么办呢?
亲王的儿子如果不想继承爵位,想获得其他爵位,就需要考虑母亲的地位和自己的能力。
清朝时,亲王正妻生的其他儿子将来有机会通过考试获得辅国公的爵位,虽然是次一等的。而由侧室生的儿子,可以通过科举考试成为二等的镇国将军;普通侍妾生的儿子,也能通过科举考试成为三等的辅国将军。
考封是清朝特有的一种制度,让皇族成员有机会获得爵位。按照这个制度,朝廷每年都会举行一次考试,让亲王家族中的年轻成员参加。考试的内容主要包括满文和汉文的水平测试,以及骑马射箭和步行射箭的技能展示。
如果三项考试都取得优异成绩,就可以继承爵位。比如,亲王正室所生之子,可以被封为不入八分辅国公。如果三项成绩都达到优秀标准,可以直接获得封号。如果成绩是两优一平,就需要降低一级继承爵位,继承一等镇国将军的爵位。如果成绩是一优二平或二优一劣,就需要降低两级继承爵位,继承一等辅国将军的爵位。如果成绩是一优一平一劣,就需要降低三级继承爵位,继承一等奉国将军的爵位。如果成绩是一优两劣、两平一劣或一平两劣,或者全部为劣,就无法奢望获得封爵,只能沦为闲散宗室。
亲王的儿子们会被授予爵位,而女儿们的封号则取决于她们母亲的地位。亲王正妻所生的女儿可以被封为和硕格格,而侧室所生的女儿则被封为多罗格格。一般侍妾的女儿们,除非是通过和亲嫁给蒙古的贵族,否则她们只能被称为宗室女,没有特定的封号。
这可以看出亲王孩子的爵位高低与其母亲的地位有很大关系;即便如此,亲王的孩子们得到的爵位奖励一般还是会比其他贵族的孩子要高一些。
节日庆典
在亲王受封的仪式上,其庄重程度远超过其他爵位。根据清朝的礼制,只有亲王和他的继承人才会在受封时,由皇帝亲自赐予金印和金册。此外,皇帝还会指派一二品的高级官员,如领侍卫内大臣和散秩大臣等,作为主要使者,而四品官员,如内阁学士和翰林侍讲学士等,则作为副使参与其中。
册封仪式非常隆重,参与宣读册封的官员都是朝廷里的大人物,尤其是亲王的册封仪式显得特别庄重。相比之下,其他爵位的册封仪式就简单多了,比如郡王和他的长子的册封仪式就没有那么盛大。这些仪式通常由内阁学士或翰林侍讲学士等高级官员主持,而礼部郎中或员外郎等较低级别的官员则作为副手,所以册封使团的官员级别要比亲王的册封仪式低一些。
亲王生日那天的庆祝活动非常隆重。那天,所属八旗里的所有官员,从最高长官到普通官员,都要到王府给亲王祝寿并行礼。行礼时也有严格的规定,这些官员需要向亲王行两跪六叩的大礼。这种礼仪比向皇帝行的三跪九叩少一些,但也体现了亲王仅次于皇帝的尊贵身份。
低于亲王级别的贵族,他们的生日通常是手下仆从操办,这样的庆祝方式自然比不上亲王生日时全队人马一起欢庆的热闹景象。
早上穿衣服
亲王的朝服帽子装饰特别,清朝皇室官员的帽子顶部有三层装饰,最上面一层是红宝石,中间一层则镶有珍珠。其中,亲王的帽子中间层镶有最多的珍珠,共有八颗,仅次于皇帝。而珍珠的数量会随着爵位的降低逐渐减少,每低一级,珍珠的数量就少一颗。
亲王的朝服和礼服穿起来特别显贵。他的朝服上面绣着四团五爪的龙纹,礼服则是五爪蟒袍。在清朝,只有皇子、亲王和郡王这三级贵族才能穿五爪龙补服,所以亲王的服饰更显得身份尊贵。
坟墓的标准
清朝的亲王即使去世,他们的葬礼和墓地规格也仅次于皇帝。按照规定,当亲王去世时,皇帝会停止处理政务三天,以表达哀悼之情。皇帝还会亲自去祭拜,同时朝廷会拨出一万两白银帮助亲王的家人修建陵墓,并额外赐予三千两白银用来立碑。这样,亲王的丧葬费用总共需要一万三千两白银。
在亲王下葬的时候,要用一种特别的棺材,叫做五爪龙棺。他的陵园面积要达到一百丈左右,陵园里还要建有五间飨堂,屋顶要用青绿色的琉璃瓦来装饰。此外,还要有十户人家专门负责看守陵园。
这座墓地的规模主要看亲王和皇帝关系有多亲密。比如胤祥去世后,雍正皇帝非常伤心,不仅授予他怡亲王的爵位并允许世袭,还特别提高了他的墓地等级。雍正还为胤祥的陵墓安排了专门的守墓人,并派遣了三营的军队守卫。此外,雍正还特别允许在胤祥的墓前修建望柱华表,使得胤祥的墓地成为了清朝历史上唯一享有这种待遇的亲王墓地。因此,亲王去世后的墓地规模也要看皇帝是否愿意破格提升规格。
结尾的话
从这八个方面,我们可以明显看出清朝亲王的待遇非常丰厚。不过,并不是所有的亲王待遇都一样。这取决于亲王与皇帝的关系。比如,胤祥就很受皇帝宠爱和信任,所以他享受的待遇自然比其他普通亲王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