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热线电话:

伍绍祖忆中南海:我们捞鱼毛主席开“会餐”,陈毅垂钓因墨镜被喊“特务”

发布日期:2025-08-10 01:35    点击次数:132

新中国的权力中心——中南海,常给人留下庄严而神秘的印象。然而,在那些开国年代,这座园林也曾是许多家庭的日常居所,充满了孩童的欢声笑语,甚至领袖们也在这里展现出亲切的另一面。那段时光,国家大事与寻常生活在此奇妙交织,共同绘就了一幅独特的画卷。

伍绍祖,这位日后担任国家体育总局局长的童年,便是在这片土地上度过。他家族与毛主席的渊源颇深;伍绍祖的爷爷伍如春,比毛主席年长十五岁,在1913年与毛主席同窗于湖南第一师范。1918年毕业后,伍如春虽未追随革命,其子伍云甫却在1927年年底投身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

伍云甫后来成为第一任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处长,并在1938年与革命奇女子熊天荆结为伉俪。1939年4月,伍绍祖出生。到了1949年4、5月间,中央机关从香山迁入中南海时,伍绍祖正好十岁,成为最早入住这片区域的孩子之一。

中南海改造记

彼时,中南海远非今日这般规整。金戈曾回忆,初入园林时,目光所及皆是陈旧的外国旗帜,屋檐下悬挂着破败的宫灯,瀛台的楼台亭阁年久失修,甚至走上楼梯都会颤抖,园子里更是衰草荒芜,垃圾遍地。

伍绍祖的父亲伍云甫,作为中共中央办公厅行政处的处长,同时兼任中央直属机关的党总支书记,在那场从西柏坡到北平,再到入住中南海的大规模搬迁中,无疑是最忙碌的人物之一。他一人调度着领袖和核心机关的搬迁工作,连接一两个月忙得脚不沾地。

伍绍祖至今说起,仍带着一丝委屈:“从西柏坡进北平,从香山入住中南海,我都没见到父母的影,都是杨尚昆的儿子杨小二来叫我,我们坐他爸爸的车走的。”随着中央机关陆续安顿,中南海被逐步清理,焕然一新,更因伍绍祖等一批孩童的到来,显得生机勃勃。

孩童乐园,领袖共餐

初期中南海的海边没有修砌石护围,孩子们可以径直走到水边玩耍。由于长期无人打扰,水里的小鱼小虾格外繁多。许多新入住的人家,秉承着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延续了延安大生产运动的习惯,开始种植蔬菜、养殖鸡鸭。伍绍祖的母亲也养了一群鸭子。

岸边的草丛里,常常能找到自家或别人家鸭子下的蛋,因难以分辨,大家便“随便捡”。捡鸭蛋的时候,伍绍祖会遇到毛主席的女儿李敏、李讷,周总理的侄女周秉德,朱德机要秘书潘开文的小姨子阎笑武,以及毛主席生活秘书叶子龙的两个女儿燕燕和利亚等一群女孩子。

这些孩子常常从毛主席居住的菊香书屋出发,往南走去瀛台。途中,要经过一座石桥。从桥上不经意往下看,就能看到水里密密麻麻的小鱼小虾。这时,她们会掏出自己的小手帕,俯身去捞鱼虾,一捞就是半天。伍绍祖也会加入这支“捕捞大队”。

小鱼小虾十分机灵,小伙伴们捞到太阳偏西,也没捞到多少。但大家却都很满足,欢笑着,叫嚷着,蹦蹦跳跳地往菊香书院走。毛主席见到孩子们的“战利品”,会兴致勃勃地宣布:“晚上我们一起会餐!”厨房的厨师们便用心烹炒这些小鱼小虾。当晚,毛主席就会和这群小孩子们坐在一起,津津有味地品尝。伍绍祖回忆,那一幕真是温馨极了。

伟人渔乐,钓鱼也有“段子”

除了孩子们的嬉戏,中南海的水域也成了领导人们休闲垂钓的好去处。不少照片记录下刘少奇、朱德、聂荣臻、贺龙、叶剑英、陈毅等人在此钓鱼的身影。其中,聂荣臻、贺龙、叶剑剑、陈毅可谓是妥妥的“钓鱼迷”,而刘少奇和朱德则只是偶尔钓钓,将其当作一种放松的方式。

朱德的长孙朱援朝曾透露一段趣事。他说,朱德年岁渐长,有外国友人觉得钓鱼这项运动适合老年人,便送了一套精美的鱼竿给爷爷。朱德拿着这套竿子钓过几回鱼,后来听说林彪喜欢,就转手送给了林彪,他之后便不怎么钓鱼了。朱援朝对此颇有微词,气呼呼地说:“林彪得了那鱼竿,也没钓过鱼呢。所以我觉着啊,十有八九是林立果撺掇他爸朝我爷爷要的。之前林立果来我家玩的时候,见过那套鱼竿儿。”

陈毅的钓鱼瘾,据其儿子陈晓鲁回忆,是被叶剑英勾起来的。陈毅一家是在1955年9月搬进中南海庆云堂的,与邓小平是邻居。陈晓鲁说:“有一回叶剑英钓了一箩筐,吃不完就送好几条大鱼来我家,还说在中南海钓的呢。我爸一听可来劲了,说下次去钓鱼得带上他。”

但陈晓鲁也“吐槽”道:“我爸钓鱼那技术呀,真不咋地,老半天都钓不上一条鱼。他呀,主要就是没那耐心,在一个地方坐几分钟,看水里没啥动静,就觉得这地方没鱼,立马就换地方。常常啊,一个小时都不到,就挪了四五回地方,收获少得可怜。”收获虽少,陈毅的钓瘾却被彻底勾起,之后只要有空闲时间,他便会拿着竿子在海边坐会儿。

墨镜引发的“特务”风波

中南海的孩童们,天真烂漫,也曾闹出过令人捧腹的乌龙事件。国务院副秘书长童小鹏(他原名童大鹏,因个子小被亲切唤作“小鹏”,便改了名,16岁便投身红军)的家,以及邓颖超秘书张元一家,都住在中南海里。他们的孩子们,加上周恩来的侄女侄子,经常一块儿玩耍。

有那么一天,邓颖超领着侄女周秉德、张元的女儿箫远音,还有童小鹏的儿子童非非等一群孩子,在中海划船。童非非突然瞧见在海岸边钓鱼的陈毅。那天太阳可大,陈毅眼睛不太好,怕光晃眼,便戴了副墨镜。

童非非瞧见那副墨镜,就忽地站起来,对着陈毅大喊:“特务呀,邓妈妈,快瞧,特务!”他激动得双手对着嘴边拢起来,不停地朝岸边喊:“有大特务呢,赶紧抓大特务呀。”他实在太激动了,船晃得厉害,结果身体没平衡住,一头就栽水里去了。

大伙儿七手八脚地把童非非拽上船。搞清楚咋回事后,都乐了。原来,那时候戏剧电影里,特务的扮相都有模式化、脸谱化的特征,最突出的就是戴个墨镜。童非非正是受此影响,才把戴着墨镜的陈毅误认作了“大特务”。

笔者以为

这些看似寻常的家庭琐事,却为中南海这片神秘的土地,增添了浓厚的人情味和生活气息。它揭示出,即便身居高位,伟人们也拥有着与常人无异的喜怒哀乐与生活习惯。孩子们与领袖的亲密互动,领袖们各自独特的休闲方式,乃至一场因误解而产生的落水闹剧,都共同构筑了那个特殊年代,权力与生活在此交融的生动图景。